专业建设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7-16】 【点击量: 】
(22)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技工)
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食品加工与检验(1214)。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 类别(代码) |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 | 职业资格证书和 职业技能等级证 书举例 |
谷物、棉花等农产品仓储(595)、质检技术服务(745)、农副产品食品加工(13) | 肉制品加工工(6-01-04-03)、水产品原料处理工(5-05-06-07)、农产品食品检验员(4-08-05-01) | 肉制品加工、水产品原料处理、 食品质量检验 | 肉制品加工工、水产品原料处理工、农产品食品检验员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热爱祖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食品、粮食等行业的食品加工操作工、检验员等职业岗位(群),能够从事各种粮油食品加工、检验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食品生产流程,遵守各项工艺规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1.具备本专业必需的无机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分析化学及其实验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等基础知识。
2.具备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及其检验技术、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肉类与水产食品加工技术、果蔬加工技术、乳制品加工技术、发酵食品加工技术、软饮料加工技术、冷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知识。
3.明确焙烤食品、肉类食品、水产品、果蔬制品、乳制品、软饮料、冷食品等食品的生产流程,在实际生产中能遵守各类食品的生产工艺规程。
4.具备焙烤食品、肉类食品、水产品、果蔬制品、乳制品、软饮料、冷食品等食品生产相关岗位的操作能力,在实际生产中能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定。
5.明确焙烤食品、肉类食品、水产品、果蔬制品、乳制品、软饮料、冷食品等检验标准,具备针对上述食品的生产原料、半成品、产品的基本检验能力。
6.掌握对应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的知识与技能。
七、课程设置与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程。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训、中职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可将历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艺术、应用写作、数学、化学、外语、信息技术等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序号 | 课程 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 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6.踏上新征程 共圆中国梦。 教学要求: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3.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学相结合; 4.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
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培养目标,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 主要内容: 1.时代导航 生涯筑梦; 2.认识自我 健康成长; 3.立足专业 谋划发展; 4.和谐交往 快乐生活; 5.学会学习 终身受益; 6. 规划生涯 放飞理想。 教学要求: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3.坚持知、信、行相统一; 4.加强实践环节。 |
3 | 哲学与人生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阐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 主要内容: 1.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 2.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 3.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 4.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要求: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2.坚持知、信、用相统一; 3.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4.强化哲学在人生成长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
4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 主要内容: 1.感悟道德力量; 2.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3.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4.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5.维护宪法尊严; 6. 遵循法律规范。 教学要求: 1.坚持方向性原则; 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3.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4.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因材施教。 |
5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 主要内容: 1.阅读与欣赏: 现代文、文言文。 2.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语音基础训练、态势语训练、交谈技巧训练、求职面试技巧训练、演讲技巧; 训练、推销技巧训练、聆听技巧训练; 写作:一般文体写作及常用应用文体写作。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以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为载体,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 1.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教特色; 2.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
6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 主要内容: 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的方程、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 教学要求: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数学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3.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
7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主要内容: 语音基础;问候语;家人和职业;兴趣与爱好;网上交易;职场自我介绍;电商客服英语;英语歌曲;英语电影欣赏等。 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会话和职业场景中的简单指令;能简单描述个人和日常生活情况;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请柬、通知及表格等;能写简单的个人介绍。 2.较高要求 能理解所听日常交际对话的大意;能就日常生活及相关职业话题进行简单交谈;能根据文章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能简要描述熟悉的事件和经历。 |
8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 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 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 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 | 主要内容: 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田径类项目(跑、跳、投)、体操类项目(支撑、攀爬、悬垂、腾跃)、球类项目(足、篮、排)。 教学要求: 1.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内容应侧重与体育教育相关的常用健康和保健知识,可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和营养、青春期健康、安全教育、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置、疾病预防(职业病防治)等,有些内容可融入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讲授; 2.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多地强调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可采用游戏或其他经改造的运动形式进行教学; 3.在传授必要基本技能和简单战术的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降低难度和变换规则等手段,多组织对抗性游戏或比赛,同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
9 | 信息技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 主要内容: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各种应用以及系统设置,利用Word字处理软件进行各种文档文件的编辑排版打印,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进行各种电子表格的制作及数据处理,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进行各种演示文稿的制作及播放。 教学要求: 1.通过文字录入强化训练,逐步提高文字录入速度,达到岗位技能要求; 2.通过制作宣传手册,学习在文档中综合应用图、文、表及相关素材; 3.通过统计报表的建立,加强电子表格的综合应用能力; 4.通过制作产品介绍演示文稿,学会多媒体演示文稿的综合应用。 |
10 | 历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通过历史课程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 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史(史前时期、夏商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教学要求: 历史课程的教学,要力求体现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并使其具体化为课时目标。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历史信息资源,突出历史教学的特点。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2.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3.注重对基本历史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5.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6.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7.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11 | 物理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服务;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为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 主要内容: 运动和力,机械能,热现象及应用,直流电路,电场与磁场电磁感应,光现象及应用。 教学要求: 1.教师应根据本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可采用讲授、演示、实验、讨论、参观、制作等形式开展教学; 2.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贴本专业教学需求,重点选择与本专业联系最密切、应用最广泛的教学内容。如果需要,也可以自行补充教学内容; 3.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实践活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4.学校一般应配备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关设备。 |
12 | 艺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 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 主要内容: 音乐和美术。 教学要求: 1.音乐教学应通过中外不同体裁、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掌握音乐欣赏的正确方法与音乐表现的基本技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2.美术教学应通过不同美术类型(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建筑、摄影等)的表现形式与发展演变进程,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熟悉基本审美特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感受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 3.组织、引导学生参加艺术第二课堂和社团实践活动,通过学习观摩、比较分析、感受体验、创作表现,熟悉不同艺术类型,学会欣赏、理解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 |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校自主确定课程名称,但应包括以下主要教学内容:
(1)专业基础课程
包括食品加工检验职业认知、电工电子基础、食品机械基础、食品化学基础、食品生物化学基础、食品检验基础等6 门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
包括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技术、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分析化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分析等6 门课程。
(3)专业拓展课程
包括食品安全生产、烧烤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食品原料、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绿色储粮新技术、信息管理等8 门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 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
1 | 食品化学基础 | 依据《食品加工检验专业教学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符合《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食品加工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级工(四级)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 | 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大专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食品有关的化学分析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在食品中的应用,培养分析和解决涉及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食品分析与检验与食品安全检测打下一定的化学基础。 |
2 | 食品生物化学基础 | 依据《食品加工检验专业教学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符合《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食品加工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级工(四级)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 | 使学生了解食品原料和产品中主要成分的结构和性质;这些成分在食品加工和保藏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以及食品成分的结构、性质和变化对食品质量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等。 |
3 | 食品分析化学 | 依据《食品加工检验专业教学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符合《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食品加工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级工(四级)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 | 分析化学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本课程重点介绍分析化学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分析化学理论和实验两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分析化学有一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滴定分析和称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同时必须重视实验课程的学习,加强基本操作的训练,认真地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4 | 食品营养 | 依据《食品加工检验专业教学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符合《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食品加工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级工(四级)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 | 使学生掌握营养素的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加工贮藏对食品营养素的影响。熟悉不同人群对食品的营养要求及合理膳食的构成,为培养从事有关食品营养、食品检测、食品工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贮藏及加工等工程技术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
5 | 食品原料 | 依据《食品加工检验专业教学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符合《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食品加工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级工(四级)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 | 本课程对各种食品原料的种类、性质、特点和利用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对各种食品原料从它的生产流通情况、基本属性(理化、生化、营养特征)和加工利用特性进行了论述。主要内容包括食品原料学概论、粮谷原料、油脂原料、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香料与调味品、嗜好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原料的检验标准。 |
6 | 食品微生物 | 依据《食品加工检验专业教学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符合《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食品加工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级工(四级)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 | 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食品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有害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贮藏等过程的预防和消除等。 |
7 | 食品毒理学基础 | 依据《食品加工检验专业教学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符合《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食品加工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级工(四级)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 | 本课程研究存在于食品中的或在食品贮放和加工烹调过程中产生的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和产生毒性作用的条件,阐明剂量-效应(反应)关系,为制订食品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8 | 仪器分析 | 依据《食品加工检验专业教学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符合《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食品加工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级工(四级)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 | 主要讲授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现代分析仪器的分析测定原理/方法以及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判定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独立从事实践工作的能力。 |
9 | 食品加工技术 | 依据《食品加工检验专业教学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符合《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食品加工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级工(四级)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 | 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是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的知识,研究食品资源的加工生产各种问题,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其内容主要涉及肉制品、软饮料、乳制品等的加工工艺。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食品加工技术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素质,为学生成为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
10 |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技术 | 依据《食品加工检验专业教学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符合《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食品加工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级工(四级)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具备一般化学分析技能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对各类食品在分析前的样品处理方法;掌握食品检测中常用的各种化学分析方法、物理检验方法、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掌握食品营养成分分析的标准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1 |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 | 依据《食品加工检验专业教学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符合《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食品加工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级工(四级)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 |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其授课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以谷物为原料,采用焙烤加工工艺定型和熟制生产各类焙烤食品。为毕业后从事食品生产、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
12 |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 | 依据《食品加工检验专业教学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符合《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食品加工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级工(四级)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 |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职业技术专业课之一。以食品污染、食物中毒、食品卫生监督、食品安全管理等知识为理论依据,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掺假成份的检测技术为手段,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现场实践、行政法律和法规阐述食品企业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工作实践和食品卫生监督、检测人员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入手,课程注重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提高具有很大意义。 |
13 |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 | 依据《食品加工检验专业教学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符合《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食品加工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级工(四级)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 |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为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逐步获得独立进行食品理化检验的工作能力,主要掌握食品中添加剂的检验、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等方面的内容。 |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对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实践技能起着重要作用,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专业,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企事业单位中多媒体制作的相关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获得较深入的实践知识,增强对相关课程的感性认识。在实训和实习中,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增强集体观念,协作精神和社会主义的事业心、责任感,培养学生向生产实践学习的能力。本专业实践性教学包括教学实训、教学见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四个阶段。
1.教学实训:专业教师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边进行理论教学,边进行课程技能训练,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时间安排为:第一至第七学期。
2.教学见习:组织学生到本市粮食企业进行见习活动,使学生对粮食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工作流程等产生一定认知意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热情。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时间1周。
3.专业实习(综合实训):采用项目引领、技能递进的方式,对专业的核心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时间:在第八学期。
4.顶岗实习:通过安排学生到粮食企业或校外实习基地开展顶岗实习,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敬业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时间安排在第十学期。
(四)相关要求
学校应结合实际,开设安全教育、社会责任、绿色环保、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将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和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自主开设其他特色课程;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活动安排(按周分配)
学年 | 学期 | 教学 时间 | 入学教 育军训 | 社会 实践 | 机动 | 技能 鉴定 | 顶岗 实习 | 成绩 考核 | 合计 |
一 | 1 | 16 | 2 | 1 | 1 | 20 | |||
2 | 18 | 1 | 1 | 20 | |||||
二 | 3 | 18 | 1 | 1 | 20 | ||||
4 | 18 | 1 | 1 | 20 | |||||
三 | 5 | 18 | 1 | 1 | 20 | ||||
6 | 20 | 20 | |||||||
总计 | 88 | 2 | 5 | 20 | 5 | 120 |
说明:
1.本方案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40周(含社会实践、复习考试及机动),假期1周;机动1周包括开学典礼、运动会、节日放假等;除顶岗实习外,每学期实际纯教学周数为18周;
2.建议专业核心课程全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3.本方案专业拓展课程中的选修课程可安排在正常教学时间内或利用课余时间选择开设;
4.学分与学时的换算,16~18学时折合为1学分。最低学分需取得170学分,本方案的总学分数为218学分;
5.语文3、4学期为考查课。
(二)教学进程计划
系部:食品工程系 专业:食品加工检验技术 生源:初中 学制:3年
课程类型 | 序 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分配 | 考试 类别 | 比例 |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1 | 2 | 3 | 4 | 5 | 6 | ||||||||
20w | 20w | 20w | 20w | 20w | 20w | ||||||||
公共 基础 课程 | 必修 课程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 | 28 | 2 | 考查 | ||||||
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2 | 32 | 2 | 考查 | ||||||||
3 | 哲学与人生 | 2 | 36 | 2 | 考查 | ||||||||
4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2 | 36 | 2 | 考查 | ||||||||
5 | 体育与健康 | 10 | 168 | 2 | 2 | 2 | 2 | 2 | 考查 | ||||
6 | 信息技术 | 6 | 88 | 4(2) | 2(4) | 考查 | |||||||
7 | 语文 | 12 | 192 | 4 | 4 | 2 | 2 | 考试 | |||||
8 | 数学 | 6 | 88 | 4 | 2 | 考试 | |||||||
9 | 英语 | 6 | 96 | 2 | 2 | 2 | 考查 | ||||||
10 | 应用文 | 2 | 32 | 2 | 考查 | ||||||||
11 | 历史 | 4 | 60 | 2 | 2 | 考查 | |||||||
12 | 艺术(音乐/美术) | 2 | 36 | 2 | |||||||||
小计 | 56 | 892 | 20 | 16 | 8 | 8 | 4 | ||||||
选修 课程 | 13 | 普通话 | 2 | 28 | 2 | 考查 | |||||||
14 | 书法(中华传统文化) | 2 | 36 | 2 | 考查 | ||||||||
15 | 演讲与口才 | 2 | 36 | 2 | 考查 | ||||||||
小计 | 6 | 100 | 2 | 2 | 2 | ||||||||
专业 能力 课程 | 专业 基础 课程 | 16 | 食品化学基础 | 6 | 96 | 6 | 考试 | ||||||
17 | 食品生化基础 | 4 | 72 | 4 | 考试 | ||||||||
18 | 食品分析化学 | 2 | 32 | 2 | 考试 | ||||||||
19 | 食品营养 | 6 | 96 | 6 | 考试 | ||||||||
20 | 食品原料 | 4 | 72 | 考查 | |||||||||
21 | 食品微生物 | 4 | 72 | 考查 | |||||||||
小计 | 26 | 296 | 8 | 10 | |||||||||
专业 核心 课程 | 22 | 食品毒理学基础 | 6 | 108 | 6 | 考试 | |||||||
23 | 仪器分析 | 6 | 108 | 6 | 考试 | ||||||||
24 | 仪器加工技术 | 6 | 108 | 6 | 考试 | ||||||||
25 | 仪器感官检测技术 | 6 | 108 | 6 | 考试 | ||||||||
26 |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技术 | 6 | 108 | 6 | 考试 | ||||||||
27 |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 6 | 108 | 6 | 考试 | ||||||||
28 |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 | 4 | 36 | 2 | 考试 | ||||||||
29 |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 | 2 | 36 | 2 | 考试 | ||||||||
30 | 水产品检测技术 | 2 | 28 | 2 | 考查 | ||||||||
小计 | 44 | 748 | 20 | 20 | 2 | ||||||||
综合 训练 | 31 | 食品营养实训 | 4 | 72 | 4 | ||||||||
32 | 食品化学分析技术 | 4 | 72 | 4 | |||||||||
33 |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 4 | 72 | 4 | 考试 | ||||||||
34 | 食品微生物操作技术 | 2 | 36 | 2 | 考试 | ||||||||
35 | 食品检验综合实训 | 6 | 108 | 6 | 考试 | ||||||||
41 | 顶岗实习 | 38 | 600 | 20W | |||||||||
小计 | 66 | 394 | 20 | ||||||||||
能力 拓展 课程 | 限选 | 42 | 仪器分析 | 2 | 36 | 考查 | |||||||
43 | 食品加工知识 | 2 | 28 | 2 | 考查 | ||||||||
任选 | 44 | 食品微生物 | 4 | 64 | 4 | 考查 | |||||||
45 | 食品专业英语 | 2 | 36 | 2 | 考查 | ||||||||
46 | 食品卫生检验 | 2 | 28 | 2 | 考查 | ||||||||
小计 | 10 | 64 | 2 | 2 | |||||||||
其它 教育 活动 | 入学教育与军训 | 2 | 2 | ||||||||||
社会实践 | 8 | 8 | 1W | 1W | 1W | ||||||||
考试 | 1W | 1W | 1W | ||||||||||
机动 | 2W | 2W | 2W | ||||||||||
周学时数 | 28 | 28 | |||||||||||
每学期课程门数 | 7 | 9 | |||||||||||
学时总计 | 218 | 3400 | 560 | 560 | 560 | 560 | 560 | 600 |
八、教学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实训指导教师3人,兼任教师5人。其中,中级职称5人,高级职称7人。本专业相关职业高级工2人,技师5人,高级技师5人。行业企业专家储备充足,常年聘任3人以上。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远低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不低于 70.5%,专任教师队伍职称、年龄梯队结构合理。
2.专任教师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每 5年具有累计不少于 6 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粮食行业、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粮食行业企业,了解粮食行业企业对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主要从粮油仓储企业或粮油质量检测中心、粮油加工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粮油食品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对教室,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提出有关要求。)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配备黑(白)板、计算机(主流配置)、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 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1)食品微生物实训室
配备专业教学必备的生物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灭菌器、恒温干燥箱、电冰箱等仪器设备。用于培养基制作、粮食微生物接种、培养和鉴别(检验)等操作技能的实训教学。
(2)储粮害虫识别实训室
配备专业教学必备的体视显微镜、恒温培养箱、恒温干燥箱、储粮害虫标本等仪器设备。用于储粮害虫生活习性观察、标本制作、种类鉴别等操作技能的实训教学。
(3)粮油出入库作业实训室
配备专业教学必备的喷雾器、背负式喷粉机、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手持式粮食扦样器、油脂扦样器等仪器设备。用于清洁卫生防治、粮油出入库作业、设备使用与维护等操作技能的实训教学。
(4)粮情检查实训室
配备专业教学必备的百叶箱、数字式电子测温表、测氧仪、二氧化碳测定仪、磷化氢气体检测仪、空气呼吸器、快速水分测定仪、奥式气体分析仪、风速仪等仪器设备。用于储粮温度、湿度、水分、气体成份、害虫等项目的粮情检查作业,粮情分析、设备使用与维护等操作技能的实训教学。
(5)粮情控制与处理实训室
配备专业教学必备的离心通风机、轴流通风机、环流风机、单管通风机、空调机、磷化氢气体检测仪、空气呼吸器、测氧仪、二氧化碳测定仪、快速水分测定仪等仪器设备。用于机械通风、粮食烘干、环流熏蒸、气调储藏,仓房(或粮堆)密封隔热处理、气密性检测,储粮温度、水分控制,设备使用与维护等操作技能的实训教学。
(6)粮油食品检验基础实训室
配备专业教学必备的恒温水浴锅、恒温干燥箱、电子分析天平、电热蒸馏水器、各种玻璃仪器等仪器设备。用于配制试剂、试样称量、溶液标定和仪器校准,设备使用与维护等操作技能的实训教学。
(7)粮油食品物理检验实训室
配备专业教学必备的电子天平、电动筛选器、分样器、容重器、实验砻谷机、实验辗米机、电动粉碎机、旋风磨、磁性金属物测定器、面筋测定仪、降落值仪、粘度仪等仪器设备。用于粮食、油料、油脂各物理检验指标检测,设备使用与维护等操作技能的实训教学。
(8)粮油食品化学检验实训室
配备专业教学必备的凯氏定氮仪、脂肪测定仪、粗纤维测定仪、分光光度计、振荡器、旋风磨、通风橱、电热蒸馏水器等仪器设备。用于脂肪酸值、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等项目的检测,设备使用与维护等操作技能的实训教学。
(9)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实训室
配备专业教学必备的通风橱、酶标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振荡器、旋风磨、电动粉碎机、电子天平等仪器设备。用于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残留量等项目的检测,设备使用与维护等操作技能的实训教学。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开展职业认知、粮油运输管理与出入库、粮情检查、粮情控制与处理、粮食与油料油脂质量检验、粮油质量安全检测等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粮油仓储管理、粮油质量检验、粮油购销等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粮食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的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教学,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创新课堂教学。
(五)学习评价
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注意吸收家长、行业企业参与。校内校外评价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生产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六)质量管理
(一)学校和各系部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二)学校和各系部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三)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四)学校和各系部建立教师定期培训机制,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定期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不断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五)各系部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鼓励发挥教师各自的领域优势,采用模块化排课,多教师共同完成专业核心课的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六)学校和各系部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现代学徒制或新型学徒制模式,使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下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九、毕业要求
学生达到以下要求,准予毕业:
1.修学年限2~6年;
2.思想品德评价合格;
3.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或修满170学分;
4.顶岗实习或工学交替实习鉴定合格。
十、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