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0554-5693208

0554-5693225

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
专业建设
教研教改
质量监控
技能大赛
下载中心
通知公告
教学安排
教学成果
课堂教学

规章制度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14】 【点击量: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遵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并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形成校企共育技术技能人才的一体化格局,增强我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二、基本原则
 1.校企互需原则
学校对企业有共同培养学生、安排学生实习、吸收学生就业、安排教师企业实践、培训教师等需求;企业对学校有人才、用工、技术和员工培训等需求。双方互有需求,合作才有可能,积极满足对方需求,合作才能成功。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没有互利合作难以持久。企业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学生在企业实训过程中企业有权重点培养、有权优先选拔留用、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学校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学生在企业实训质量上,学生就业率的提高上,学生享受较好的福利待遇上,企业为学生交纳保险上。校企互利原则,是与企业实现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基础。
 3.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应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学校进行技术指导。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学到了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4.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向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考核评价。这样才能实现校企双向目标。
三、合作方式
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并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
2.实施“双进工程”
大力实施“双进工程”(即:能工巧匠进校园,学校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能工巧匠进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作技术技能指导,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感受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3.订单培养模式
校企双方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企业接收学生就业,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
4.工学交替模式
根据企业生产活动的周期性、季节性等特点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学生在学校、企业间高频互动,不断进行“学校-企业、课堂-岗位、学生-技工”间的转换,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同步运行,保证实践教学的及时性和实效性。
5.教学见习模式
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6.顶岗实习模式
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7.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8.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
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企业一线实际,合作开发课程、教材、教学软件等进行教学资源,做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实现教学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实效性。
9.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10.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拓展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促进师生技能提升,拓宽学校办学经费来源。
四、具体要求
1.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应充分调研和预测,应邀请相关部门、企业专家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
2.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近三年内,每个专业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4.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5.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各系部要按照我校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的规定组织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2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参与教学。
6.每一专业要至少建立三家专业对口、有实质性合作、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是: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任务;接受教师参观、调研,承担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共建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推广等工作。
五、保证措施
1.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系、部主任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2.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3.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4.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