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16】 【点击量: 】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机电技术应用 0513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 主要职业类别 |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举例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加工制造类(050000) | 机电一体化技术(051300) | 工业机器人设备操作与维护 | 机器人设备的安装、调试、编程、运行维护、销售 | 工业机器人操作工; 工业机器人运维工 |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电工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高级技术人员所涉及的机械工程基础、传感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工业机器人自动线安装、调试与维护以及机器人故障诊断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且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3)具有正确的择业观念,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忠于职守、诚实守信;
(4)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备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
2.知识
(1)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标准化要求等知识;
(2)掌握识读、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的方法;
(3)掌握机械系统绘图与设计、应用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础知识;
(4)掌握电工电子、单片机、PLC、变频器等专业基础知识;
(5)掌握计算机接口、工业控制网络和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基础知识;
(6)掌握具有工业机器人原理、操作、编程与调试的知识,检修工业机器人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系统故障的相关知识;
(7)了解机电设备管理技术、机电产品市场营销、工业企业管理等知识。
3.能力
(1)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具有识读与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
(3)具有常用电子元器件、集成器件、单片机的应用知识;
(4)具有应用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础知识;
(5)具有PLC、变频器、触摸屏、组态软件控制技术的应用知识;
(6)具有交流调速技术的应用知识;
(7)具有机械系统绘图与设计的知识;
(8)具有工业机器人原理、操作、编程与调试的知识;
(9)具有检修工业机器人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系统故障的相关知识;
(10)具有传感器应用的基本知识;
(11)具有安全用电及救护常识。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历史、物理、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将书法、人际交流与沟通、企业管理等课程列为选修课程。
1.必修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大纲》开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 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6.踏上新征程 共圆中国梦。 教学要求: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3.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学相结合; 4.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
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学大纲》开设,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培养目标,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 主要内容: 1.时代导航 生涯筑梦; 2.认识自我 健康成长; 3.立足专业 谋划发展; 4.和谐交往 快乐生活; 5.学会学习 终身受益; 6.规划生涯 放飞理想。 教学要求: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3.坚持知、信、行相统一; 4.加强实践环节。 |
3 | 哲学与人生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阐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 主要内容: 1.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 2.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 3.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 4.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要求: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2.坚持知、信、用相统一; 3.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4.强化哲学在人生成长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
4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开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 主要内容: 1.感悟道德力量; 2.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3.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4.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5.维护宪法尊严; 6.遵循法律规范。 教学要求: 1.坚持方向性原则; 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3.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4.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因材施教。 |
5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 主要内容: 1.阅读与欣赏: 现代文、文言文。 2.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语音基础训练、态势语训练、交谈技巧训练、求职面试技巧训练、演讲技巧; 训练、推销技巧训练、聆听技巧训练; 写作:一般文体写作及常用应用文体写作。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以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为载体,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 1.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教特色; 2.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
6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 主要内容: 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的方程、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 教学要求: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数学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3.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
7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主要内容: 语音基础;问候语;家人和职业;兴趣与爱好;网上交易;职场自我介绍;电商客服英语;英语歌曲;英语电影欣赏等。 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会话和职业场景中的简单指令;能简单描述个人和日常生活情况;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请柬、通知及表格等;能写简单的个人介绍。 2.较高要求 能理解所听日常交际对话的大意;能就日常生活及相关职业话题进行简单交谈;能根据文章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能简要描述熟悉的事件和经历。 |
8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划教学大纲》开设,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 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 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 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 | 主要内容: 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田径类项目(跑、跳、投)、体操类项目(支撑、攀爬、悬垂、腾跃)、球类项目(足、篮、排)。 教学要求: 1.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内容应侧重与体育教育相关的常用健康和保健知识,可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和营养、青春期健康、安全教育、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置、疾病预防(职业病防治)等,有些内容可融入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讲授; 2.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多地强调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可采用游戏或其他经改造的运动形式进行教学; 3.在传授必要基本技能和简单战术的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降低难度和变换规则等手段,多组织对抗性游戏或比赛,同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
9 | 信息技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 主要内容: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各种应用以及系统设置,利用Word字处理软件进行各种文档文件的编辑排版打印,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进行各种电子表格的制作及数据处理,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进行各种演示文稿的制作及播放。 教学要求: 1.通过文字录入强化训练,逐步提高文字录入速度,达到岗位技能要求; 2.通过制作宣传手册,学习在文档中综合应用图、文、表及相关素材; 3.通过统计报表的建立,加强电子表格的综合应用能力; 4.通过制作产品介绍演示文稿,学会多媒体演示文稿的综合应用。 |
10 | 历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通过历史课程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 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史(史前时期、夏商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教学要求: 历史课程的教学,要力求体现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并使其具体化为课时目标。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历史信息资源,突出历史教学的特点。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2.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3.注重对基本历史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5.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6.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7.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11 | 物理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开设,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服务;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为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 主要内容: 运动和力,机械能,热现象及应用,直流电路,电场与磁场电磁感应,光现象及应用。 教学要求: 1.教师应根据本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可采用讲授、演示、实验、讨论、参观、制作等形式开展教学; 2.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贴本专业教学需求,重点选择与本专业联系最密切、应用最广泛的教学内容。如果需要,也可以自行补充教学内容; 3.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实践活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4.学校一般应配备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关设备。 |
12 | 艺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 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 主要内容: 音乐和美术。 教学要求: 1.音乐教学应通过中外不同体裁、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掌握音乐欣赏的正确方法与音乐表现的基本技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2.美术教学应通过不同美术类型(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建筑、摄影等)的表现形式与发展演变进程,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熟悉基本审美特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感受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 3.组织、引导学生参加艺术第二课堂和社团实践活动,通过学习观摩、比较分析、感受体验、创作表现,熟悉不同艺术类型,学会欣赏、理解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 |
2.选修课
书法、人际交流与沟通、企业管理。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
1 | 机械制图(含AutoCAD) | 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开设,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中的基本规定;掌握常用的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其平面图形的分析和画法、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使学生掌握机械图样的计算机绘制方法和三维实体造型技术。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制图的基本知识,正投影作图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绘图方法,能够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培养阅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工作图和部件装配图的能力,并能按给定的要求正确标注尺寸、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等;培养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掌握计算机平面绘图的基本方法及上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CAD绘图技巧、识图能力及设计零件的技能,切实提高在专业工作中应用计算机绘图的实际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工作。 |
2 | 电工基础 | 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电工维修和电子焊接等与电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电路基本定理及使用技能,要求学生会利用基本定理分析交直流电路,掌握基本元器件的特性、使用及检测识别方法;掌握交流电的产生、表示方法。掌握基本电路的接线方法和步骤,掌握分析、排除电路故障的方法及步骤。 |
3 | 机械基础 | 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学习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技能。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机械基础知识、常用材料、机械传动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具备绘图、识图、材料选用等基本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以适应未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需要。 |
4 | 电气控制与PLC综合应用技术 | 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控制与PLC综合应用技术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培养学生能对PLC系统进行程序设计、运行和调试,满足工业企业生产的需要。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着重介绍常用基本线路、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实际应用线路,系统地阐述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一般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数控机床自动控制方法,能根据功能要求进行数控机床性能测试与验收,会按照报警信息排除数控机床一般故障。 |
5 |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 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分类、工业机器人组成和性能参数、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传感系统、工业机器人应用等。使学生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解机器人定义、工业机器人分类、工业机器人组成和性能参数、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传感系统、工业机器人应用等。 |
6 | 电子技术基础(模电) | 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本课程是使学生掌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备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提高职业素质、形成综合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解二极管的结构与主要参数;三极管的结构、主要参数;基本多级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的组装与测试;正弦振荡器的幅值、相位平衡判定;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原理、制作及调试等。 |
7 | 电子技术基础(数电) | 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本课程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基本数字电路元器件和基本数字单元电路的分析、计算和设计、制作和调试测试方法,具备各种数字功能电路的仿真分析、设计开发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解常用数制、常用编码;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定律和运算方法;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分析方法及功能描述方法;D/A 、A/D转换器的电路工作原理等。 |
8 | 单片机 | 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本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各主要环节的设计、调试方法,并了解单片机在测量、控制等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应用。初步具备应用单片机进行设备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及维护的能力。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解C语言程序的分析和简单的程序设计;定时器/计数器,了解串行口,会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MCS-51单片机I/O接口,存储器扩展的方法;I/O接口、显示、键盘接口、D/A、A/D转换接口的初步应用。 |
9 |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 | 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通过课程学习,了解液压传动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掌握液压传动的种类、名称、组成、性能特点等;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液压元件。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掌握常用液压泵的工作原理、特点及选用;能够认识和掌握常用液压元件的正确使用;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液压传动系统图进行分析; 能够具有根据液压传动系统工作需要,进行简单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能力;能够解决液压传动系统常见故障相关方面问题的能力。 |
2.专业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
1 | 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虚拟仿真教程 | 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学会安装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熟识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学会构建立基本仿真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熟练掌握RobotStudio中的建模功能 、熟练掌握工业机器人离线轨迹编程、Smart组件的应用、带导轨和变位机的机器人系统的创建与应用、ScreenMaker示教器用户自定义界面、RobotStudio的在线功能。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着重介绍构建基本仿真工业机器人工作站、RobotStudio中的建模、工业机器人离线轨迹编程、Smart组件的应用、带导轨和变位机的机器人系统的创建与应用。 |
2 | 电子技术基础 | 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各种常用仪表和常用的电子实验设备;会识读与分析模拟电子电路,按电路图正确制作面包板;会设计电路测试方案,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排除故障。初步具备简单电路设计的能力。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着重介绍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电路、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信号发生与处理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
3 |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 | 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构成、机器人手动操作、坐标系设置、机器人编程控制、机器人参数设定及程序管理等。使学生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着重介绍工业机器人系统构成、机器人手动操作、坐标系设置、机器人编程控制、机器人参数设定及程序管理等。 |
4 |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实训 | 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使学生具备系统集成企业的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等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着重介绍工业机器人系统 安装、工业机器人校对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工业 机器人系统维护、工业机器人系统故障诊断级处理等。 |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活动安排(按周分配)
学年 | 学期 | 教学 时间 | 入学教 育军训 | 社会 实践 | 机动 | 技能 鉴定 | 顶岗 实习 | 成绩 考核 | 合计 |
一 | 1 | 16 | 2 | 1 | 1 | 20 | |||
2 | 18 | 1 | 1 | 20 | |||||
二 | 3 | 18 | 1 | 1 | 20 | ||||
4 | 18 | 1 | 1 | 20 | |||||
三 | 5 | 18 | 1 | 1 | 20 | ||||
6 | 20 | 20 | |||||||
总计 | 88 | 2 | 5 | 20 | 5 | 120 |
说明:
1.本方案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40周(含社会实践、复习考试及机动),假期1周;机动1周包括开学典礼、运动会、节日放假等;除顶岗实习外,每学期实际纯教学周数为18周;
2.建议专业核心课程全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3.本方案专业拓展课程中的选修课程可安排在正常教学时间内或利用课余时间选择开设;
4.学分与学时的换算,16~18学时折合为1学分。最低学分需取得170学分,本方案的总学分数为220学分;
5.语文3、4学期为考查课。
(二)教学安排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总 学 时 |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 考试 类型 | 教学 比例 | |||||||
第一 学年 | 第二 学年 | 第三 学年 | |||||||||||
1 | 2 | 3 | 4 | 5 | 6 | ||||||||
20w | 20w | 20w | 20w | 20w | 20w | ||||||||
公 共 基 础 课 | 必 修 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 | 28 | 2 | 考查 | 公共基础课程占总学时的30.82% 专业(技能)课程占总学时69.18% 实践性教学占总学时的 69.18% 选修课占总学时的 3.1% |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2 | 32 | 2 | 考查 | |||||||||
哲学与人生 | 2 | 36 | 2 | 考查 |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2 | 36 | 2 | 考查 | |||||||||
语文 | 12 | 192 | 4 | 4 | 2 | 2 | 考试 | ||||||
数学 | 6 | 88 | 4 | 2 | 考试 | ||||||||
英语 | 6 | 96 | 2 | 2 | 2 | 考查 | |||||||
体育与健康 | 11 | 168 | 2 | 2 | 2 | 2 | 2 | 考查 | |||||
信息技术 | 6 | 88 | 4 | 2 | 考试 | ||||||||
历史 | 4 | 60 | 2 | 2 | 考查 | ||||||||
物理 | 4 | 60 | 2 | 2 | |||||||||
艺术(单:音乐/双:美术) | 2 | 36 | 2 | 考查 | |||||||||
小计 | 59 | 920 | 22 | 18 | 8 | 8 | 2 | ||||||
选 修 课 | 书法 | 2 | 36 | 2 | 考查 | ||||||||
人际交流与沟通 | 2 | 36 | 2 | 考查 | |||||||||
企业管理 | 2 | 36 | 2 | 考查 | |||||||||
小计 | 4 | 72 | 2 | 2 | |||||||||
专 业 (技能)课 程 | 专 业 核 心 课 | 机械制图(含AutoCAD) | 11 | 180 | 6 | 6 | 考试 | ||||||
电工基础 | 4 | 64 | 4 | 考查 | |||||||||
机械基础 | 5 | 72 | 4 | 考试 | |||||||||
电气控制与plc综合应用技术 | 7 | 108 | 6 | 考试 | |||||||||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 5 | 72 | 4 | 考查 | |||||||||
电子技术基础(模电) | 5 | 72 | 4 | 考查 | |||||||||
电子技术基础(数电) | 7 | 108 | 6 | 考查 | |||||||||
单片机 | 11 | 180 | 4 | 6 | 考查 | ||||||||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 | 5 | 72 | 4 | 考查 | |||||||||
小计 | 47 | 712 | 6 | 10 | 18 | 14 | |||||||
专 业 课 | 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虚拟仿真教程 | 7 | 108 | 6 | 考试 | ||||||||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 | 7 | 108 | 6 | 考试 | |||||||||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实训 | 7 | 108 | 6 | 考试 | |||||||||
小计 | 35 | 540 | 6 | 12 | |||||||||
实 习 实 训 | 钳工实训 | 4 | 56 | 2w | 考试 | ||||||||
普车实训 | 4 | 56 | 2w | 考试 | |||||||||
小计 | 8 | 112 | |||||||||||
选 修 课 | 传感器应用技术 | 7 | 108 | 6 | 考查 | ||||||||
工业机器人维护与保养 | 7 | 108 | 6 | 考查 | |||||||||
小计 | 7 | 108 | 6 | ||||||||||
企业实习 | 38 | 600 | 20w | ||||||||||
军训及入学教育 | 4 | 56 | 2w | ||||||||||
考试 | 9 | 140 | 1w | 1w | 1w | 1w | 1w | ||||||
机动 | 9 | 140 | 1w | 1w | 1w | 1w | 1w | ||||||
总计 | 220 | 3400 | 28 | 28 | 28 | 28 | 28 | 30 | |||||
八、教学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专兼教师数量、职称结构合理,目前本专业专兼职教师12名,“双师型”教师9名(占75%),行业专家3人(占25%),高级职称教师人数不低于40%,且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和本专业相关工种高级(含)以上职业资格,有良好的师德,对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熟悉教学规律,了解和关注数控技术应用行业发展方向,有机械加工相关岗位工作经验或生产实践经历,适应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熟悉企业情况,具备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的能力。聘请行业专家担任专业兼职教师,所聘人员具有高级工、技师及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课程改革,能独立承担2-3门专业课,独立指导2-3门实训课程。
(二)教学设施
1.教室基本条件
教室配备有多媒体,多媒体资料及设备、实物及教具模型,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实训室条件
根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业机器人方向)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校内实训室主要有:电工电子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室等5个实训室以及与实训室(车间)配套的主要工具。为满足本专业学生校外实训实习的需要,建设有2家制造类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数量充足的实训设备,具有工业机器人设备的操作、编程、安装、调试、维护、维修、销售等岗位供学生实习。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实训设备名称 | 数量 |
1 | 电工电子实训室 | 电机电气实训柜 | 27台 |
2 |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室 |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台 | 25台 |
3 | 编程室 | Robotart离线编程软件 | 40节点 |
4 |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 A11型ABB工业机器人焊接实训工作站 | 1台 |
A01型ABB工业机器人基础教学工作站 | 3台 | ||
5 | 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室 | CHL-DS-01-A型ABB工业机器人PCB异形插件工作站 | 6台 |
(三)教学资源
教材使用方面,紧密结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业机器人方向)岗位需求,引入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理实一体式、任务驱动式教学内容,多数使用国家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购买、检索、校企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影像资料、电子教案、试题库、仿真软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
专业技能课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三维模型、实物展示、实际操作等手段,直观讲解教学重点要点。利用校内实训实习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训练时间,有意识地强化企业工作规范及安全生产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
(五)学习评价
学生评价采取过程化考核成绩、结果性考核相结合。
1.过程性考核
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技能的掌握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完成具体的学习(工作)项目的实施过程来进行评价。具体从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参与项目的态度和职业素养及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同时,从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工作任务或项目完成情况、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性和节能环保意识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
2.结果性考核
主要用于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期末考试或答辩等方式来进行考核评价。
3.课程总体评价
根据课程的目标与过程性考核评价成绩、终结性考核评价的相关程度,按比例计入课程期末成绩。
(六)质量管理
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室,定期检查教学情况,组织听课评课、开展教研活动、检查授课进度,了解作业批改情况、教案检查、教学策划及课程与教学评价等,达到提升教学内涵的目的;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执行学生评教制度,组织对青年教师教学活动的测评等;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与实施办法,不断加强和改善各教研室建设。
九、毕业要求
(一)成绩要求
所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均要进行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考核。理论成绩考核采取考试、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每一门课程均应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标准和考核方式进行严格的考核,本专业学生必须修完本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学习课程全部考试合格,至少修满不低于170总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方可取得毕业资格。允许学生对不合格课程进行补修和补考。
(二)技能要求
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技能项目,每项技能均须达到合格以上。
(三)技能证书的要求
在毕业前,经考核必须获得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电工等1个职业资格证书。
上一篇: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一篇: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